心跳的诱惑 全民皆“云”究竟能走多远?
中关村在线 12年10月24日 11:15 【转载】 作者:中关村在线 责任编辑:赵航
导读: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正如以往的任何一次新技术革命一样,带给人们的是惊奇、欣喜和潜移默化中不断接受并普及的过程。在人们逐渐认识并认可了云计算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巨大前景之后,我们看到,云计算在各个城市和地方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然而,这种在诱人前景下的盲目扩张,势必会给云计算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危害,人们也不禁要拷问:云计算的未来终将走向何方?
人类发展至今,可以说最让人纠结的舆论莫过于“跟风”还是“独辟蹊径”。比如说,选购某款手机或者相机,往往从受追捧的人气可以看出手机的品质和口碑;从大家一窝蜂式争相报考公务员的热潮,可以看出公务员社会地位和待遇受人垂涎的一面。然而,成功的企业家和实干者,往往都不是“随波逐流”之辈,否则,千载难逢的商机就不会那么“稀缺”了。
多个“五脏俱全”不如一个“五湖四海”
而当前的情况是,云计算发展热潮面前,全国上下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就目前来说,这种繁荣还仅仅是体现在云计算产业示范试点项目上,体现在各个地方热火朝天的盲目扩建上,体现在各个地方云计算产业项目的高度同质化上。不同城市不同区域,在规划和构建云计算产业项目的时候,应该基于自己所处的地理和经济区域的特色,充分发挥某一方面的优势来开展。
长三角区域城市群(图片来自互联网)
另一方面,各个地方在构建云计算产业项目的时候,可以参考经济特区、长三角、珠三角的区位发展模式,以某个城市或者区域为核心,共同构建分工明确、职责分开、优势互补的“云”产业平台。比如,利用不同地区在骨干枢纽、技术人才、带宽、交通和能源等方面的不同优势,形成完整的一个云计算产业工程。也就是说,地方发展云计算产业项目,与其每个地方试点一个相同的(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云计算产业工程,不如结合区域优势形成一个互惠互利的大项目工程。
云计算>IDC 应以服务和应用为导向
更为重要的是,云计算产业项目并不仅仅是数据中心那么简单。君不见某某云计算中心(或者实验区等等)见诸报端的都以占地“xx亩”、装配服务器“xx台”等形容硬件基础设施规模的词语为看点。
然而,目前的发展现状是,人们将云计算仅仅看做是IDC或者数据中心,简单的以为大规模的硬件和基础设施投入,有助于抢占未来的云时代制高点。殊不知云计算的核心并不在IDC或者数据中心(硬件层面),而更多的是系统和应用层面上的数据、服务,以及由此而延伸出来的商业模式。
中国传媒大学高鹏东博士 接受记者采访
笔者曾经参加过一次对中国传媒大学高鹏东博士的专访,他曾经表示,“目前的硬件平台在性能和能效方面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需要,相比之下,其中的软件生态系统,则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善。”虽然他谈话的时候针对的是高性能计算这个领域,但就目前的云计算发展趋势来看,与其大张旗鼓地低水平、高重复建设硬件平台,还不如将更多精力放在软件人才的培养和应用开发层面。
随着人们对云计算认识的不断深化,各个地方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云计算工程,这种“急切”、“攀比”、“盲目”的心态,有必要得到纠正。切不可在认识到“要抓住机会发展民族自主的云计算产业”的同时,出现“重硬轻软”、“重视有形之物而忽略无形价值”、“前期盲目后期迷茫”的认识偏差,而再次丧失已有的“跨越式”发展良机。
切勿让全民皆“云”成全民皆“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