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冲破企业“边界”
至顶网 12年08月26日 21:00 【转载】 作者:zdnet 责任编辑:唐蓉
导读:企业成长的速度已成为可控资源和关键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但是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性企业,在辉煌业绩的背后则面临着更多管理、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风险。考虑到成本以及IT创新管理等多方面因素,越来越多在高成长性企业中担任CIO角色的领军人物,开始转移IT战略方向,将焦点瞄准了弹性与成本优势俱在,且又不失安全性的公有云领域。
企业成长的速度已成为可控资源和关键市场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但是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性企业,在辉煌业绩的背后则面临着更多管理、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风险。考虑到成本以及IT创新管理等多方面因素,越来越多在高成长性企业中担任CIO角色的领军人物,开始转移IT战略方向,将焦点瞄准了弹性与成本优势俱在,且又不失安全性的公有云领域。
随着虚拟化与云计算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企业选择构建云计算平台时不但要考虑一次性投入成本,以及平台的稳定性、安全性,还可能在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之间摇摆不定,一番思考之后,或是会停在虚拟云架构还是物理主机架构的岔路口上。
公有云成为IT成本持续运营的最佳模式
美国《NetworkWorld》网站在2011年年底对276名CIO就其云应用计划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已经把部分应用交给服务提供商,让服务提供商在公有云上托管它们。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正在计划将部分应用交给服务提供商,已完成IT架构在创新时代的华丽转身。
传统观念影响下成长起来的IT建设者们,往往以本位主义的思想去经营IT,可这对于高成长性企业来说却是不利的。企业的决策者最终需要的,是能够帮助和促进业务翻倍增长的IT,以协助企业成就商业创新,而不是把预算派发给底层传统的IT基础设施(即使底层结构不断扩展、延伸也很有意义)。企业选择自己构建复杂的IT系统以及云计算平台,显然需要进行一次性的大手笔投资、补充人手、采购软、硬件设备,甚至包括数据中心基础建设中的认证授权费用等等。
这种自力更生的形式不仅建设周期长,再加上日常运维的成本失控,会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负担或是说浪费。另外,为了满足不同地域业务高速变化和扩展的要求,比如常见的分厂、外驻机构、吞并和收购,企业原有数据中心的逻辑界限必然要“向外”不断扩展,这就意味着,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这部分投资将有可能拖累高成长性企业的增长速度。
或许在被调查的276位CIO当中,“三分之二的选择”是一个正确的潮流。不需要前期的大量投入,就可以使用按需定制的云平台服务,能够使企业的IT投资在运营过程中体现为一个持续的运营成本,而非一次性买单。相信,随着公有云应用不断增多,服务提供商所能提供的更具灵活性和自由度的虚拟化概念必将在用户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成为主流的企业基础服务。
虚拟化架构更具“控制力”
在这样一个高成本的时代,CIO通过选择公有云服务,不但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能、专业运维,还能够整合上游的服务(如增值业务、营销、电商等)供应商和下游最终用户,打造全新的价值链和生态系统。但对于用户而言,在选择物理主机架构,还是选择虚拟化为核心的公有云架构时常常会出现左右为难的局面。
对于倡导物理主机架构的传统服务商而言,他们反复强调两个观点:物理主机架构的“控制力”,以及虚拟化技术的不成熟。从历史上看,这两个观点是站得住脚的。首先,中国的企业客户总希望购买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或设备。殊不知,用户在构建物理主机架构时,仍然还需要考虑租用物理空间、服务器购买、交换机和其它必需的硬件设备。但若采用公有云服务,就必须改变以往的消费观念,因为不论是物理主机架构底层的CPU、存储结构,以及上层的软件和管理层,还是虚拟云架构,所有的服务提供商皆都不会把机房的钥匙交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