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中心架构正在向云端发展
泡泡网 12年06月07日 10:23 【转载】 作者:呼叫中心培训类 责任编辑:周晓丽
从历史上看,“云计算”的概念并非一夜之间就跳进人们的视野,而是逐渐形成的,其实质是让用户可以在很远的地方享受到服务。
“云计算”的服务类型主要有三类:
a)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通过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资源。IaaS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或信息资源。
b)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提供了基础架构,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PaaS平台允许公司创建个性化的应用,也允许独立软件厂商或者其他的第三方机构针对垂直细分行业创造新的解决方案。
c)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软件即服务)是最为成熟、最出名,也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云计算”。大家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软件分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软件安装在厂商或者服务供应商那里,用户可以通过某个网络来使用这些软件,通常使用的网络是互联网。
这种模式通常也被称为“随需应变(on demand)”软件,这是最成熟的“云计算”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已经证明可靠的支持服务、强大的可扩展性,因此能够降低客户的维护成本和投入,而且由于这种模式的多宗旨式的基础架构,运营成本也得以降低。
显而易见,“云计算”更多是IT基础架构的改造和建设,但对于呼叫中心应用,想部署到“云”中,在整体的技术架构上还是存在很多挑战的。而恒生的新一代HSIPCC 4.0呼叫中心平台已经从整体架构上全面考虑了云的应用,可以很顺利的部署到“云”中,为更多的企业和用户快速的提供服务。下面详细介绍一下HSIPCC适应“云端”发展的架构上的一些特点。
一、 基于IMS架构的统一通信内核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即IP多媒体子系统),本质上说是一种网络结构。它在3GPP R5版中提出,其增强功能在R6版中完善,并冻结。
IMS的提出,标志着整个移动网络在向全IP方向演进,而HSIPCC 4.0的整体架构继承了IMS的核心思想,可以天生的融合多种媒体接入,系统平滑扩展,容量线性增长,它灵活的网络结构可以在“云”中部署时游刃有余。而在这个统一通信的内核上,呼叫中心已经不是平台了,而是演变成了一组应用,这样便更容易秉承SaaS的理念,更好的在“云”中提供服务。
而IMS的三层通信架构可以有效的隔离各种不同类型的媒体接入形式,在“云”中部署可以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IMS的基础网络架构如下图:

其中比较重要的模块为CSCF,HSS,AS,其中灵活的组网大多靠CSCF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