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胶唱片到音乐云 看音乐行业的变迁
DOIT云计算 13年05月13日 10:42 【转载】 作者: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王雪杨
导读: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摇摇欲坠的音乐产业也因此迎来机遇和挑战。音乐的载体从黑胶唱片更迭到磁带、再到CD,大概经过了半个世纪,从MP3到App唱片则不过十余年。而现如今,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云”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自然界的物质,云计算、云邮箱扑面而来,“云”也飘进了音乐的地盘。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改变着整个世界的面貌,摇摇欲坠的音乐产业也因此迎来机遇和挑战。音乐的载体从黑胶唱片更迭到磁带、再到CD,大概经过了半个世纪,从MP3到App唱片则不过十余年。而现如今,不管你是否已经准备好接受,“云”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自然界的物质,云计算、云邮箱扑面而来,“云”也飘进了音乐的地盘。
实体时代——黑胶 & 磁带 & CD
黑胶唱片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用来贮存声音信号的载体,它曾是20世纪占统治地位的音乐格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听音乐都需要依靠这张黑色的大家伙。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黑胶唱片市场出现萎缩,磁带录音技术取得革命性进步,二战后美国将这一技术运用在流行音乐领域,磁带录音方便可靠,价钱便宜,为上世纪五十年代独立唱片公司的发展壮大立下汗马功劳,而这些小型公司的兴起直接促成了摇滚乐的诞生。
1982年,来自瑞典的ABBA组合发行了名为《The Vistors》的专辑,打开了CD唱片的大门。至此,数字信号代替了模拟信号。CD对干扰和噪声不敏感,在音质上带给人们近乎完美的听觉享受。20世纪80、90年代,CD毫无悬念地霸占了整个华语乐坛的黄金时代,与此同时,CD便于复制的属性也催生了盗版这一中国音乐产业痛恨的产物。
网络时代——MP3
上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一种音频压缩技术——MP3,它利用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不敏感的特性,在保证信号不失真的基础上压缩了文件的大小,音质较之CD的差很多。1997年,便携MP3播放器问世,基于MP3格式的音乐方便存储且适应移动应用的特性,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普及,MP3播放器这一数字革命的先锋广受欢迎。在2005年前后,免费MP3下载网站、免费MP3搜索引擎满目皆是,几乎任何形式的音乐资源都可从网上找到免费下载的地址。
如果说盗版CD令音乐产业痛恨,那么网络盗版MP3则给音乐产业带来了致命打击,2004年至2009年,全球音乐唱片的销售下降了30%。业界曾发出这样的悲叹,“如果说在卡带和CD时代,盗版会侵占正版音乐90%的市场,在互联网时代,更为便捷的免费下载已经开始侵蚀剩下的10%。”而这些数字也刺激了中国音乐人的维权意识,尤其是在过去一年里,音乐圈集中火力积极维权。
智能时代——App唱片 & 音乐云计算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率越来越高,在过去两三年里听音乐的模式再次进入更迭高潮期,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为手机插上耳机在线听音乐。2011年8月,冰岛女歌手Bjork把新专辑《Biophilia》发布到App Store中,《Biophilia》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第一张完整概念的App唱片。歌迷可以用 iPhone 和 iPad 下载专门为这张专辑制作的三维互动应用App,用户点击银河界面上的星星便可玩游戏、看动画、阅读创作者的随笔和看到演唱卡拉OK的音符等。华语乐坛紧跟时代潮流,孙燕姿、谭维维、曹方等人先后推出App唱片。
音乐云计算则实现了移动音乐应用的更大智能化,用户可以通过音乐软件,将存储在云端的音乐内容在手机、电脑和电视等多种设备上播放、分享,无需用户再费时费力地从电脑存储器中拷贝到其他终端设备,极大程度地发挥了网络互动性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