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DOIT! [ 登录 ] [ 免费注册 ]
您的位置:DOIT云计算> 云:云资讯 > 产业资讯 > 正文

智慧“软”实力促企业“云”成长

至顶网 12年04月23日 11:17 【转载】 作者:ZDNet软件频道 责任编辑:周晓丽

导读:4月19日,以“智慧‘软’实力成长源动力”为主题的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2012年策略发布会今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结合对当今企业发展愿景的深刻理解以及自身高瞻远瞩的技术实力,IBM软件集团在本次大会上从企业成长需求层面出发,集中阐述了企业成长所需要掌握的智慧“软”实力。

关键词: 云计算 云计算

4月19日,以“智慧‘软’实力成长源动力”为主题的IBM大中华区软件集团2012年策略发布会今日在北京隆重举行。结合对当今企业发展愿景的深刻理解以及自身高瞻远瞩的技术实力,IBM软件集团在本次大会上从企业成长需求层面出发,集中阐述了企业成长所需要掌握的智慧“软”实力。针对当前企业在优化架构、强化人员协作、在线分析以及提升企业移动能力等方面的诉求,IBM软件将着力深化云计算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和实践,特别针对当代企业对于优化力、创新力、协作力及移动力等“软”实力的需求,全面推进智慧“软”实力在中国的落地。

IBM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先生表示:“云计算是当今信息产业的热点,也是未来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要推手。云计算从根本上改变了企业领导者的思维方式,驱动全球企业业务模式、行业模式和区域经济模式的大胆创新,能够帮助现代企业在新一轮的科技发展大潮中抢占市场先机。云计算真正的价值是将IT基础设施标准化、规范化,降低复杂度,满足企业业务所需的商业价值。在深化云计算技术和企业业务应用的结合的过程中,软件有着着不可替代的地位。IBM一直在业内倡导和推广云计算技术,在遍及电信、金融、政府、科研、公共事务、石油能源、物流航运等多个领域的全球和中国本土成功案例中,IBM软件都在当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谈及IBM软件在云计算领域的投入,胡世忠先生特别强调:“IBM软件建立一个强大的软件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家族,为不同规模的企业提供领先的软件能力,帮助其获取成长所需的洞察力、创新力、优化力、协作力、敏捷力、安全力、移动力等智慧‘软’实力。IBM软件的云计算战略也正是着眼于此:一方面通过IBM领先的云计算帮助传统IT向云计算演进,满足企业对于架构优化、企业安全等领域需求,另一方面,IBM软件还推出更加开放和具有扩展性的‘云+ 端’战略,在云安全、云分析、云协作、云管理、云开发以及移动云方面引领云计算市场发展的新模式。”

IBM“云”实力:“智慧的地球”的支撑力

根据IBM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云计算的力量:驱动商业模式创新》(The Power of Cloud: Driving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显示:在未来三年中,借助云计算改变现有商业模式的企业将增长一倍以上。16%的受访管理人士称已采用云计算技术开展创新,如步入新的商业领域、重塑原有产业等,35%的人士表示有计划采用云计算技术在2015年前实现其商业模式的转变。

云计算为企业打开了通往更高效、更灵敏、更具创新性的商业模式大门,也成为IT产业的重要增长点之一。预计到2015年,IBM和云计算相关的收入将达到70亿美元。云计算也是IBM软件2015年路线图中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发展目标,IBM软件将以更加全面的产品线和更加完善的服务,推动云计算技术的落地,与合作伙伴携手帮助企业进一步发掘云计算的技术潜力,提升和优化企业的运营模式,沟通和加强人员协作,全面实现企业未来可持续的“智慧”发展。

IBM软件:云技术发展的驱动力

在云计算领域,IBM一直秉持着开放的精神,以最全面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及最具前瞻性的技术优势领先全球。

推出更开放“云+端”战略:IBM认为目前云计算的驱动力中有33%是来自移动与嵌入式领域,未来比例还将进一步加大。为此,IBM提出了非常明确的“云+端”战略,IBM除了在后端强化云的能力,更加大力度对前端进行整合,包括移动、嵌入式以及众多的前端需求。与行业相比,IBM的“云+端”战略更加开放,在扩展性、兼容性、安全性以及分析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

加强“云”分析实力:在IBM SmartCloud Enterprise企业云计算平台上运行的IBM InfoSphere BigInsights能够使客户机构内部的任何用户均可访问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提高行业洞察,提升业务决策能力。云端的大数据分析使企业不用安装、运行或维护硬件和软件,也可以捕捉和分析任何数据。

提升“云”部署能力:IBM SmartCloud产品正在帮助全球企业提高云环境及传统环境的可视化、可控化和自动化程度,使企业安全管理和部署云服务,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效率,享受虚拟化带来的更高价值。

利用“云”协作增进企业协作:IBM LotusLive解决方案为企业搭建了一个“云端”的办公平台,使企业员工能够更加高效的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客户、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开展沟通与协作,让企业成功跨入办公协作的云计算时代。

不仅如此,IBM在不断开发、升级旗下现有产品的同时,也在通过积极的收购策略,扩展云计算产品线,以求通过最全面的云产品线为企业带来最优秀的云服务。2010年,IBM收购全球排名第一的云集成供应商Cast Iron;2011年年末,IBM便收购了云端软件质量及测试解决方案供应商Green Hat公司;2012年第一季度IBM收购了云端分析软件供应商Emptoris公司以增强自身智慧商务领域的云实力。此外,IBM还在香港成立了IBM 中国开发中心(CDL)云计算实验室,以此为基地拓展云技术的研发实力。

IBM“云”能力:企业变革发展的推动力

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云计算已经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甚至区域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根据工信部最新颁布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 发展规划》,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将在“十二五”期间推动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以加快云计算服务的产业化,推动云计算服务模式的发展。在中国,云计算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各区域的新时期信息产业的战略规划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除了无锡、杭州、上海等政府首批云计算试点城市以外,其他区域也积极加大自身在云计算领域的投入,重庆、内蒙等地区的国际规模的云计算中心已经投入建设和运营。

IBM不仅是云计算发展的推动者,自身也在不断践行与发展着云计算的技术与实践。IBM中国研发团队利用SmartCloud在IBM中国开发中心 (CDL)内部搭建弹性空间大、可扩展性强的私有云环境。目前CDL已通过部署包括SmartCloud Provision 在内的云计算,在内部成功实施了“环宇云”(Ring Cloud)项目及企业级“智慧云”项目,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快速、自动化的部署。新的云平台不仅降低了IBM中国开发中心的运营成本、提升了作业效率,还全面强化了产品和技术的安全性能,帮助IBM中国开发中心实现了高效、安全的软件开发。作为IBM软件研发的重镇,IBM中国开发中心为进一步推广自身的软件产品与云计算解决方案积累了重要的经验,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在国内,IBM的云计算解决方案频频崭露头角,以积极的姿态拥抱行业实践,为企业的发展缔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机遇,成功实践在各地全面开花。不久前,IBM开发中心在“环宇云”项目的成功实践已被顺利推广到广东顺德,为顺德家具商贸重镇乐从规划和建设“智慧家具云平台”、“物联网智慧城市公共云平台”等基于物联网的公共云平台提供了重要借鉴。乐从“智慧家具云平台”的建立将为提升乐从家具商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智慧乐从”等产业升级和智慧城镇建设目标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此外,在长三角地区,IBM通过协助宁波政府建立了基于IBM物流行业解决方案的“宁波智慧物流云平台”,有效提升了当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使当地物流企业的发展更加专业化,同时推动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

IBM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软件集团总经理胡世忠先生表示:“如今我们正身处在一个不断变革的大时代,转型与发展已成为企业永恒的议题。IBM非常关注中国企业的成长,并不断为他们的发展献计献策。此前,IBM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已在国内创造了多个‘第一’的荣誉,如中国最早的云计算示范园区——无锡软件园、中国第一例企业云——中化集团私有云、中国第一例‘科教云’——北京工业大学云计算平台等众多优秀实践。针对国内目前云计算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IBM不仅要进一步扩大在产品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还要加强与国内业务合作伙伴、学术界以及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以人才、创新和企业为核心,通过IBM强大的‘软’实力推动技术市场的应用和发展,加强行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携手社会各界共建‘智慧的地球’。”

  • 人人网
  • 转播到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热点文章排行
  • 微软重拳推出Office 365  微软重拳推出Office 365 2011年07月08日 经过大半年的准备,微软终于在今年6月份隆重推出了云计算办公套件Office 365。那么,Office 365作为微软集成了电子邮件、协作软件、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和演示程序的办公套件重要产品之一,Office 365对微软来说到底是福是祸,能否为微软带来实质性的营收,能否让微软在新兴的云计算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 云计算和算计云 云计算和算计云 2011年06月22日 DOIT特别专题从云的历史进程到目前实施云的厂商,逐一谈起,让读者耳目一新的了解到现在云的现状以及如何不被云所算计。
  • 云端争夺战——IT厂商的盛宴 云端争夺战——IT厂商的盛宴 2010年07月27日 云计算到底是如何发迹的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确实炙手可热。